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研究成果与看点: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双配体钝化(Dual-Ligand Passivation, DLP)方法,成功解决了传统 2D/3D 钙钛矿异质结构中2D钙钛矿量子阱宽度分布不均匀 的问题。此研究的主要成就包含:●实现纯相2D钝化层:利用 MeCZEAI 和 mFPEAI 两种配体共沉积,精准控制2D钙钛矿的成核与生长,形成均匀的n=12D相钝化层,解决了传统单配体钝化造成的2D相分布不均的问题。●提升器件效能:采用DLP策略的组件,0.05 cm2 面积的组件效率达到 25.86%,
研究成就与看点:本研究发表于《Environmental Science: Energy & Fuels》(EES)期刊,成功开发出一种利用流动液相诱导碘化铯铅(CsPbI3)钙钛矿结晶的策略,显著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效能。该方法采用 甲酸铵(AFMS)作为添加剂,在退火过程中形成流动液相,改变了反应途径,降低了反应能垒和能量需求,并实现了均匀薄膜的制备。最终,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(PCE)达到21.85%,同时开路电压(Voc)损失仅为0.47V, 这是目前文献中报导的纯碘化铯铅钙钛矿
前言随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Perovskite Solar Cells, PSC) 的快速发展,如何同时提升其效率与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挑战。 本研究以《Homologous Molecule Treatment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: Synergistic Management of Holistic Defect and Charge Transfer》为题,提出了一种基于脒基硫脲 (AT) 和 1-苯基-3-胍基硫脲 (PGT) 分子的创新策略,通过协同
研究成就与看点: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共沸物溶剂策略,用于大面积打印自组装单分子层(SAM)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(OSC)的空穴选择层。通过使用IPA和甲苯的共沸混合溶剂,成功制备了高质量、均匀且稳定的Cbz-2Ph SAM,并有效地改善了ITO基板的功函数。基于共沸物处理的SAM,采用全打印p-i-n堆栈结构制备的OSC器件,小面积(0.04 cm2)效率达到了18.89%,大面积(1.008 cm2)效率达到了17.76%,创造了目前1 cm2全打印OSC的高效率纪录。共沸物处理的SAM器件还
有机太阳能电池(OSC)以低成本、轻量化和柔性等优势吸引广泛关注,但其效率和稳定性受限于活性层形貌对加工溶剂的敏感性。传统卤代溶剂加工虽性能优异,却因环境危害难以商业化。本研究设计新型受体材料 BTP-TO2,透过结合 OEG 侧链,实现卤代与非卤代溶剂间稳定形貌并达到约 19% 的高效率,为 OSC 的高效、稳定与环保化提供新路径。 1. 研究成就与看点: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受体材料BTP-TO2,该材料在各种溶剂中处理后,都能形成相似的活性层形貌,并始终保持在19%左右的高功率转换效率 (P
一、研究成就与亮点此研究实现了具有 1.01 eV 带隙的窄带隙 Cu(In,Ga)Se2 (CIGSe) 太阳能电池,经认证的功率转换效率 (PCE) 达到 20.26%,创下同类电池效率的新纪录该电池展现了 368 mV 的低开路电压损耗 (Voc,def),并在四端迭层结构中贡献了 10% 的绝对效率,同样创下新高。这些成就主要归功于研究中提出的三阶段奈米级控制策略:通过在吸收层生长最后阶段添加镓 (Ga),在 p-n 结区域内形成 Ga 前梯度,有效抑制 Ga 和铟 (In) 的相互扩散